Intel Core i5四核Nehalem游戏性评测
Nehalem核心俨然已经成为了Intel占据处理器市场的新一代杀手锏,不过相对价格高高在上的发烧级Core i7而言,更多消费者还是将眼光投向了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Core i5。早在去年,Intel新一代Core i5处理器以及P55芯片组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,而在最近,Intel终于向世人揭开了P55芯片组以及Core i5的神秘面纱。我们电脑报产品评测中心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Core i5处理器的工程样品以及来自华硕的P55主板,由于时间比较仓促,这里我们先对它的性能情况进行测试,以后再为大家送上相关Core i5更多的超频、功耗方面的详细测试。
Core i5 四核,代号Lynnfield
Core i5的核心依然是Nehalem核心,不过和Core i7相比起来,其内部代号已经由Bloomfield改为了Lynnfield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Lynnfield并不是Core i5的专利,这一代号除了运用在Core i5的4核处理器上,同样也用于Core i7的8系列4核处理器上,在文章后面,我们会详细介绍一下Core i5和Core i7的区别以及一些容易让人模糊的地方。
内部代号为Lynnfield的Core i5和Core i7 9系列处理器相比起来,最大的不同自然是处理器接口由LGA1366改为了LGA1156,此外Lynnfield的Core i5处理器依然内置内存控制器,不过由三通道DDR3内存改为了双通道DDR3,不过和9系列的Core i7比起来,Core i5可以支持DDR3 1333,这比之前Core i7 9系列的处理器只支持DDR3 1066有一定提升。同时,Core i5已经内置了PCI-E控制器,这直接使得芯片组的北桥“下岗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处理器和主板通信的方式已经由QPI改为了DMI,但是在Core i5处理器内部,还是以QPI方式进行数据连接,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:Lynnfield处理器只是把北桥集成到了处理器内,所以内部北桥和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依然采用QPI。除了这些以外,Core i5 4核处理器和Core i7处理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支持超线程功能,其他如Turbo Boost功能、完整的SSE4以及三级缓存架构,两者都是一样的。
看到这部分,很多读者应该发现我们的文章更多是以Lynnfield这个代号来指代处理器,而不是简单用Core i5和Core i7来区分。其实就如前文所言,要简单区分Core i5和Core i7的话,仅凭处理器名称是很容易让人模糊的,如果我们用处理器内部代号来区分,就简单明了得多了。从Nehalem处理器的代号来看,Intel实际上发布了两种处理器,一种就是发烧级用户使用LGA1366的Bloomfield,而另一种就是针对高端用户使用LGA1156的Lynnfield。Core i7 9系列处理器都属于Bloomfield,而Lynnfield则根据性能划分为Core i5以及Core i7两个系列,Lynnfield处理器中支持超线程的处理器规划在Core i7系列中,而不支持超线程的处理器则规划在Core i5系列中,和Bloomfield相同的是,Lynnfield处理器目前都是4核处理器。此外,在未来,支持超线程的双核Nehalem处理器也会规划到Core i5系列中,不过这种双核Core i5处理器的内部代号则为Clarkdale,而不支持超线程的Clarkdale处理器就是最低端的Core i3。
P55,Intel的转型之作
说到Core i5就不得不提Intel为它准备的最新一代的芯片组——P55。对于Intel来说,P55芯片组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一款产品,在P55芯片组之前,Intel所有的芯片组都毫不例外地包括了北桥和南桥两颗芯片,但是在P55芯片组上,我们却看不到北桥和南桥,只有一颗单芯片。从经典的双芯片转向单芯片,这就是P55相对过去Intel芯片组的最大不同。在过去,Intel的芯片组中北桥拥有内存控制器以及PCI-E控制器,而南桥则负责各种I/O接口,虽然在Core i7开始,Intel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在了处理器中,但是X58芯片组依然采用了南北桥分离的架构。不过由于Intel在Core i5中不但集成了内存控制器,同时还集成了PCI-E控制器(下文会详细提到),所以P55芯片组也从双芯片改为了单芯片,传统的ICH+M CH的组合也就变成了现在P55的PCH但芯片的架构。
“i5”有多强?
测试平台
主板:华硕P7P55D(Intel P55芯片组)
盈通蓝派X58(Intel X58芯片组)
华硕P5Q-Deluxe(Intel P45芯片组)
处理器:Intel Core i5 750
Intel Core i5 940
Intel Core2 Quad Q9300
内存:DDR3 1600 1GB×2(P55+Core i5平台使用)
DDR3 1066 1GB×3(X58+Core i7平台使用)
DDR2 800 1GB×2(P45+Core2 Quad平台使用)
显卡:NVIDIA GeForce GTX260
硬盘:希捷7200.10 1TB
电源:航嘉磐石800
系统:Windows Vista SP2
这次我们得到的处理器是Core i5 750,这颗处理器频率为2.66GHz,拥有256KB×4的二级缓存以及8MB三级缓存,采用45nm工艺制程,外频为133MHz,倍频达到了20。Core i5 750采用三级缓存系统,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一、二级缓存,分别为64KB和256KB,四个核心共享8MB三级缓存。由于Core i5 750并不支持超线程技术,因此四核CPU正好对应四个线程。Core i5 750采用了LGA 1156接口,目前只有P55/P57主板支持该CPU。该CPU的TDP热功耗设计为95W,比Core i7 9系列的130W要低不少。
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到Core i5处理器和Core i7 9系列以及老一代的Core2 Quad处理器的性能差异,本次测试我们特别还加入了其他两个平台。一个平台采用Core i7 940处理器,使用X58主板以及DDR3 1066 1GB×3的内存;另一个平台采用Core2 Quad Q9300处理器,使用P45主板以及DDR2 800 1GB×2的内存。这三套平台除了处理器、主板以及内存不同外,其他配件以及系统则完全相同。由于三款处理器的频率并不是完全相同,所以在测试的时候,我们将Core i5 750的频率超到2.93GHz(由于时间比较仓促,CPU也是工程样品,所以我们这里暂时没有测试标准频率下的性能,同时功耗和超频能力以后我们会有更详细的测试),达到和Core i7相同的频率后再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;同时由于Q9300的频率也较Core i5 750略低,所以在测试的时候,我们也将Q9300的频率超到和Core i5 750相同的频率后,再进行比较。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无法往上调整倍频,所以无论是Core i5 750还是Q9300的超频,都是通过调整外频来实现的。同频率处理器比较,外频更高的产品无疑在性能上会占一些便宜,不过我们外频调整幅度不大,所以超频后的处理器性能方面虽然有向上的影响,但整体上并不妨碍我们对处理器性能之间的比较。
P55的PCH单芯片
PCH芯片的全称是“Platform Controller Hub”(平台控制中心),采用的是65nm制程工艺,采用28×28的FCBGA封装,遗憾的是这颗芯片并不支持SATA 3.0技术,而仅仅提供了六组SATA 2.0的磁盘接口,不过USB 2.0接口也扩充到了14组,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PCH芯片未来有可能支持更多的先进技术。此外,由于没有北桥芯片组,所以X58依靠QPI总线使处理器和芯片组的通信方式不在沿用于P55+Core i5平台上,P55依然采用较老的DMI总线和处理器通信,带宽为2GB/s,考虑到DMI总线承担的基本是I/O方面的数据传输,所以这个带宽应该是足够了。
至于P55主板的一些特性,目前看来各大厂商会根据市场的需求,定制出不同定位的P55主板来。不过从现在一些发布了的P55主板来看,P55主板由于支持的处理器的原因,和X58主板相比,除了双芯片改为单芯片,处理器接口改为LGA 1156以外,内存插槽一般都只有4条DDR3插槽。同时P55主板也将会和X58主板一样,支持AMD的交火技术,同时在NVIDIA授权下,也可以支持SLI技术。在PCI-E通道足够的时候(如加装第三方芯片),P55主板甚至可以支持三路交火以及Quad SLI。
先来看看同频率下4核Core i5和Core i7的性能区别。由于外频有一定提升,导致内部QPI总线以及内存频率的提升,Core i5 750的测试成绩相当不错,在PCMark Vatange的总分中甚至超越了Core i7 940,不过我们相信如果在外频正常的情况下,两者应该相差不多。但即使如此,凭借3通道DDR3内存,Core i7 940依然在内存上占据了优势,哪怕它只能运行在DDR3 1066的频率下。在其他方面,两者可以说是平分秋色,但是值得一提的是,在测试处理器性能的Cinebench R10得分上,Core i7 940超过了Core i5 750接近20%,这也证实了拥有多线程的Core i7在处理器性能上的优势。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,同频率的4核Core i5处理器在非多线程使用环境下,性能和Core i7相差无几,尽管三通道DDR3 1066内存有微弱的性能优势,但是在大多数用户的实际运用环境下,双通道DDR3 1333已经够用了,我们几乎可以忽略Core i5内存性能略低而带来性能损失。
再来看Core i5 750和同频率的Core2 Quad处理器的比较。尽管Q9300在超频后达到了和Core i5 750相同的频率,但在大多数测试中,依然完败于Core i5 750,这也说明,上一代Core处理器相比Nehalem,性能差距是实实在在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三款处理器的3D测试中,三者差距都不算大,基本都在同一档次。这说明就目前的主流3D游戏而言,这三款处理器应付起来都绰绰有余,处理器性能已不再是瓶颈,显卡性能反而更为重要,在三个平台采用相同显卡时,它们的3D性能比较接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